對聖誕節有疑問?

問問程神父

耶穌誕生

請問耶穌是否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出生的?

耶穌的出生日子,真是很有可能是十二月二十五日的。

若你去查考,你會發現大多數的權威會說這日子原本是羅馬人拜太陽神的日子。但為轉變他們的習俗,好讓他們領洗後不再回去往時的壞習慣,基督徒就將耶穌我們真正的主和真正的「太陽」,取替了太陽神,將之定為聖誕日。

這理論是有兩大理據的:

  1. 基督宗教早期的確沒有定十二月二十五日為聖誕日,因為那時並沒有這慶祝;而最初開始有慶祝時也有不同的日子,到後來才開大會立定的。
  2. 將拜偶像的地方,東西和日子,若符合教理,將之聖化為基督宗教的習慣,是非常普遍的。

不過,近年學者們發現,在三,四世紀有幾個聖人的著作中,說明了幾個早期教會的信念:

  1. 耶穌降世,道成肉身,是整整齊齊的三十三年的。這想法為我們可能很難明,但原來在舊約時代已有。猶太人認為,完滿的人,即天主寵愛的聖者,是會活滿數的年齡的—即生與死都在同一天。所以他們相信梅瑟,達味和許多先知都是生辰與離世同日的。
  2. 但為耶穌,他們卻沒有選擇由出生開始計算,而是由聖神臨於聖母那天,即聖母懷孕,道成肉身那天,因為那天是沒有肉軀的天主,第一天完全與我們的肉軀合而為一。
  3. 雖然早期教會不肯定聖母領報的日子,但他們卻知道耶穌受難的日子。在多個聖師的記載,都說是三月二十五日。

那綜合來說,我們就知道,早期教會,至少有好幾個當時的權威,是相信耶穌是在三月二十五日死的。而因為祂活的年數是完滿的,所以祂是在三月二十五日受孕的。祂的孕期也是完滿的,所以是整齊的九個月,因此耶穌是十二月二十五日出生的!

還有,在我們日常唸的三鐘經中,雖然經文是中世紀立定的,但結尾的禱文卻非常悠久,至少二世紀初期已有。經文中有說:「我們藉天使的傳報,得悉祢的聖子耶穌降生成人,求祢因祂的苦難和十字聖架⋯」將聖母領報和耶穌苦難在同一句經文中并列是很少有的,雖有點牽強,但也有學者認為這可能證明那時的人的確知道兩件事是在同一天的。

最後,歷史考證中,仍然沒有發現羅馬人在基督宗教前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拜太陽神。最早的記錄,是在四世紀,基督宗教合法後,幾次羅馬宗教復興時,好像嘗試與基督宗教抗衡才興起的。如果這推論是正確的,那可能是羅馬拜偶像的人仕嘗試以太陽神與耶穌聖誕抗衡才對。

至於事實是怎樣的?要到天堂時問問耶穌才知曉了。

聖誕節禮儀

請問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參予子夜彌撤,還需參予二十五日的聖誕彌撤嗎?逢星期五要守小齋嗎?因某些神父説要,但有些説不需要!因為神父們來自不同國家,我想知是多倫多的教區的規定!

你問的兩個問題早已在這裏回答過,所以下次可先看看項目欄有關你的問題,可省卻等待我回覆。

聖誕二十四日的子夜彌撒,即使在子夜之前舉行,都是慶祝耶穌誕辰的,所以可算滿全了聖誕節參與彌撒的要求。不過,兩個彌撒的讀經和禮儀是不同的,反映着聖誕故事中不同的事蹟,所以如果可以,也鼓勵教友兩天都去參與禮儀。

星期五守齋,在教會的習俗中已非常悠久。在教會的歷史中,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,要求這齋戒,否則就算犯罪。

但齋戒的原意並非外在的持守,而該是內在甘願與耶穌結合,以齋戒推動我們默想基督苦難,克己修身,並以多出來的時間多祈禱,和多去服務別人。

所以梵二後,教會不再以罪罰來設定齋戒,除了聖灰星期三和耶穌受難日是必然要守之外,星期五的齋戒不再是規定,而是教友該有的靈修。唯一的例外,是有些地區如美國,保留了四旬期每星期五齋戒的規定。

意思是說:齋戒,跟玫瑰經,拜苦路,朝聖,退省,朝拜聖體等等,都是靈修中不能缺少的工具。若我們真的想做耶穌的門徒,我們就不能只作最基本的,不能不作的,而是要做最悅樂祂的,最幫助我們跟隨祂的了。

最後,雖然忘記齋戒不是罪,但明知齋戒可能幫助我們,而克意拒絕或找藉口不守,那卻是罪。

有教導說,若果忘記了守或不能守,可以以愛德行動代替。這教導有很多人誤解甚至歪曲。第一,沒有其他敬禮或行動,可以真正代替齋戒的益處。耶穌說明,有些魔鬼只有祈禱和齋戒才能趕走。所以即使用善功來彌補,也是有限,絕不能藉口以後就做善功足夠,或因此懶散不去培育齋戒的靈修。

第二,所謂以善功來彌補,不該用你已經平日打算做的善功,應該是另外刻意去做的善功。齋戒是甘願犧牲的選擇,是一種靈性的鍛鍊,用以彌補的善功也該如此。

聖誕老人

聖誕老人與耶穌誕生有甚麼關係?

聖誕老人其實有多過一個來源。

我們說的”Santa Claus”,就是 St. Nicholas, 是由這名字演變出來的。 St. Nicholas 是一個早期教會的主教,為人很好,特別是對貧苦的人,曾多次親自扶助他們,慷慨非常。

另一個版本是英國的 Father Christmas,乃是基督徒用以作耶穌的象徵,來提醒我們要慷慨,要喜樂,因為基督來了。

現代的「聖誕老人」,原意也是這樣,提醒我們要做好,要仁愛,要喜樂,因為基督來臨了。但是,隨着社會俗世化和物質化,基督來了的部份已早被遺忘了,剩下的就只變成了一個商業工具,來提醒小朋友要更多玩具,大人要花更多錢。

聖家逃難埃及

聖瑪竇福音中記載聖家從白冷逃難到埃及,而聖路加福音則有記載聖母於耶穌八日後獻耶穌於主堂,後回歸納匝肋定居。這些記載在地理及時間上好像有矛盾。請問(1)聖家是從那兒逃難的呢?(2)黑落德當時的府第應在耶路撒冷,東方賢士為朝拜耶穌過訪黑落德,後到白冷。由耶路撒冷到白冷不是太遠吧?聖家八日上耶京行潔淨禮,不正是「自投羅網」嗎?

路加福音和瑪竇福音有關耶穌誕生的記載,所注視的各有不同。路加福音重視記載有關瑪利亞的事蹟,而瑪竇福音重視記載若瑟。
要瞭解兩個記載如何湊合,首先我們要明白,福音是用個人見證的角度寫成的,而不是今天要有精確時間般的歷史報道。所以,硬要將兩個版本湊合起來,自然就會有些奇怪的地方。
首先,是路加福音說明瑪利亞跟若瑟要由納匝肋往白冷去登記,而因此耶穌在白冷出生的,瑪竇只說耶穌在白冷出生。
路加說明,耶穌出生後八天受割損;然後到聖母潔淨後,全家上耶路撒冷獻耶穌於聖殿。路加沒有說明甚麼時候,但從舊約我們知道這要是四十天之後。所以不要將兩件事混為一談。也是這個原因,我們今天在二月二日慶祝獻主節,正是聖誕節後第四十天。
至於三王來朝,是只記載在瑪竇福音,但瑪竇沒有說明是在耶穌誕生後多久。唯一提及的是三王走後,黑落德王計算耶穌可能大至兩歲,才下令殺掉所有兩歲或以下的嬰孩。
所以基本上,若要將兩個版本湊合起來,耶穌出生後四十天上聖殿,聖家沒有立即回納匝肋,但留居白冷,直至三王來朝。然後天使報夢若瑟,星夜逃難埃及,到黑落德死後才回歸納匝肋。
當中當然有幾個小毛病。第一,路加福音說明四十天後上耶路撒冷獻主之後,聖家便回去納匝肋。這樣說路加應該是完全不知道聖家逃往埃及這回事了。
而瑪竇論及聖家從埃及回來時,是打算回去白冷的,只是當知道黑落德王之子承繼他後,才因天使再報夢才轉往納匝肋的。這樣看來,瑪竇是認為若瑟和瑪利亞是原居白冷的,亦即是說,可能瑪竇是不知道他們原本就是納匝肋居民。
但這些只是小毛病,更加證明了不同見證有不同瞭解和角度,但都指向同一真理。

Pin It on Pinterest

Share This